義工

義工經驗分享: 廖秀珍女士

早於求學時期已認識卡城華人耆英會。機緣巧合中,懷著「助人為快樂之本」精神,投身義工行列,轉瞬已廿載。從最初加入直至現在,感覺自己仍然在就讀期間,耆英會不斷發展,不斷推出新事項讓義工去服務,推動和建議我們去選讀特別科目,深入了解不同的技能( 例如:Row Your Own Boat, Alberta Fitness Leadership, Caring with Confidence with Alzheimer Society of Calgary, Taking Care of You… Powerful Tools for caregivers, Mount Sinai Hospital Reitman Centre's Carers Program & Gerontology Studies at MRU) 而自己亦樂於研讀,為的是遇上困難也可活學活用,難題迎刃而解,服務他人,所謂教學相長,幫助別人之餘,自己也獲益良多。

猶記得參與「關顧耆英探訪計劃」中認識一位94 歲長者。她頭腦清晰,喜歡作詩詞,更贈送以下七言詩句,作為讚賞及鼓勵我,亦表達我的心聲,驅使我更加努力為長者們服務。

義工經驗分享: 陳壽添先生

在耆英會擔任義工,轉瞬間已16 年。我每星期兩天在外展部接待處服務,其餘三天間中陪老人家往醫院、化驗所或專科醫生檢查和診病。其間見證了耆英會服務專案日益增加,發展迅速。

華人社區,不論新舊僑胞,講何種方言,上至申請政府福利、醫療護理、家居服務,下至日常生活,事無大小均會往耆英會要求服務。曾經有一位老婦遺忘了一包鮭魚頭在3 路公車上,要求我們寫張便條往公車失物處找尋。

就算主流機構,例如醫院或診所護士、社工、護老院、銀行等都會轉介他們的客人來耆英會要求幫助。最近有一令我驚訝的事: 有間主流學校的老師寫信給一個家庭有困難的華裔學生家長,叫他們來耆英會幫他們向食物庫申請領取食物。以上的例子,可見耆英會在卡城的知名度和認受性。有此成績,乃30 年來歷屆理事和眾員工努力的成果,謹此致意。

義工經驗分享: 吳寶玲女士

來加拿大差不多有40 年,自少受家人的影響, 斷斷續續在西人社區裡做義工,例如送餐,賭場籌款,嘉年華會等等。直至2006 年,一個機會,去了參加耆英會的探訪老人院和家居探訪。最初做老人院時很開心,但是當建立了友情後,情況很不同,當你知道他們死了時,很是痛苦,到最後放棄了這工作。在這段時間,很痛苦的掙扎,停了也有一年多。終於我勝利了,重新再開始。很幸運他們還記得我,也很慶幸我繼續做下去,不單只我幫他們,原來他們也幫了我哩! 我從他們身上也學了很多,不是書本裡有的。有很多國民教育,例如孫中山的三民主義。這些故事很有意義,而且令我看到老人家的積極樂觀態度也影響了我對生命的看法, 明白了活在當下的意義。